總是無法高潮?性健康管理師教你四招,找回快感!
為什麼產後不想做愛?從小慧的故事看見親密困境的真相與轉機
產後生活充滿挑戰,從作息到情緒,甚至是對身體的感受,都可能經歷劇烈變化。許多女性在這段期間對性愛失去興趣,甚至感到抗拒。這並非罕見,而是值得被理解與同理的現象。今天要分享的是小慧的經驗,她的故事或許能為你打開一道理解自己、也理解關係的新視角。
小慧的故事:從勉強配合到重新思考婚姻的可能
小慧與丈夫結婚五年,婚前對性愛保有好奇與熱情,雖然不總是舒服,但她願意配合。然而,生產之後,一切開始改變。
她感受到身體的變化,也無法像從前那樣享受與丈夫的親密互動。雖然內心充滿掙扎,但她仍努力讓自己「回到以前的樣子」,希望透過配合維持婚姻的穩定。可惜,這樣的努力卻未獲得丈夫的體諒。相反地,丈夫因感受不到滿足,語帶抱怨,甚至以「若不改變我可能會外遇」來威脅。
這讓小慧深感挫敗,也開始懷疑:這段關係是否還值得繼續?最終,她選擇尋求協助,也開啟了一段重新認識自我的旅程。
從性愛困境中找回自我:小慧的四個關鍵學習
在課程中,小慧透過探索與對話,逐步釐清影響她親密關係的幾個關鍵點:
1. 對身體的認識不足
小慧從未探索自己的身體,也不清楚哪些觸感會讓她感到舒服。當一個人不認識自己的感受,就很難說清楚想要什麼,也難以享受過程。她開始學習透過輕柔的觸摸了解自己的反應,這讓她第一次意識到:原來快感是可以練習的。
2. 溝通方式引發誤解
曾有一次,小慧試圖溫和告訴丈夫:「你這樣摸乳頭我會覺得痛。」但丈夫聽成了批評,馬上回應:「你都只會嫌棄我!」雙方不歡而散,讓她之後乾脆選擇沈默。老師教她使用「我感覺…我會更喜歡…」等方式,避免讓對方感受到否定,也幫助自己更自在地表達。
3. 對性器官的厭惡感
小慧坦白說,她從小就覺得男性性器官「很噁心」,這種想法讓她在性愛中很難放鬆,甚至常覺得整個過程是為了「完成任務」。透過專業引導,她漸漸理解這種感受可能來自成長經驗或社會觀念,而非自己有「問題」。當她重新學會用健康、自然的眼光看待身體,也開始減少內心的抗拒。
4. 缺乏主動與變化
從交往至今,小慧幾乎都讓丈夫主導性愛,不曾主動,也不曾探索新姿勢。久而久之,雙方都感到枯燥。在老師建議下,她開始試著提出小小的改變,例如選擇較不費力的姿勢、輕鬆的前戲方式,讓整個經驗變得更舒適、也更平等。
重新出發:四個實用的改善建議
無論你是否與小慧有相似經歷,以下這些建議,或許能成為你重新連結親密關係的起點:
1.認識自己的感受與偏好
每天花幾分鐘,透過沐浴、保養或輕觸自己身體的方式,慢慢熟悉自己的感受,不必一開始就期待「快感」,而是回到身體本身的感受力。
2.用正向語言進行性溝通
與其說「你都不懂我」,不如說「我會更喜歡你這樣摸我」,這樣的語言讓關係充滿可能,也避免陷入指責循環。
3.重塑對性器官的認知
許多對身體的厭惡,其實是長期的誤解累積。可以透過繪本、解剖圖、科學文章等方式重新看待性器官,理解它們的功能與價值。
4.從輕鬆姿勢開始,重建舒適感
例如側躺、坐姿等不需太多肌力與壓力的姿勢,能讓身體放鬆,也更容易感受到愉悅。關係的互動並不只在於技巧,而是「願不願意一起試試看」。
性愛,不是自然而然,而是需要學習的關係練習
許多人誤以為性愛是「愛對了人就自然會發生的事」,但其實,它更像是一門需要練習、需要溝通的「互動藝術」。尤其在產後,身體與心理的變化都值得被好好照顧,而非急著回到從前。
性愛不是單方面的配合,而是一段雙方可以重新學習、共同探索的旅程。
你不是一個人,也不是不夠好
小慧的故事只是千百個案例之一。很多女性在成為母親後,不只角色轉換,也面臨親密互動的轉型期。若你正經歷相似的掙扎,記得——不是你「不正常」,而是這條路,本來就需要陪伴與支持。
願我們都能慢慢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,不急著回到「過去的樣子」,而是勇敢邁向「新的可能」。
延伸閱讀推薦:
當親密節奏對不上:不是不夠好,而是太猴急?
造成性慾低的原因為何?

